中国晶片研发力量不逊美国欠缺是机会 -澳客足球竞猜
2020年9月15日绝对是中国科技史上值得铭记的一天。这一天,美国商务部针对华为及其子公司的晶片升级禁令正式生效,台积电、高通、联发科等晶片制造企业正式「断供」华为。由于中国无法独立大规模制造高级别商用晶片,美国的制裁对华为而言可谓毁灭性打击,美国《纽约时报》用「斩首」(decapitate)一词形容此举。
美国采用如此直接的手段打醒了华为,也打醒了中国企业界和科研界。制裁对华为的打击虽然立竿见影,但是也迫使中国官方科研界和商界抛开一切幻想。在企业的积极配合下,中国的科技树或将突破美国的限制。
9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中科院将把美国「卡脖子」的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同时,白春礼也承认中科院作为一个科研机构,不能包打天下,只能聚焦关键的核心技术。中国企业界「闻弦歌而知雅意」。9月17日,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到访中科院,与中科院就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发展达成合作意向。
中国官方科研力量十分强大。以中科院为例,目前中科院拥有114家研究单位,7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投资了超过400余家科技企业。根据自然指数(nature index),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中科院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数量为全球科研研所之最。
庞大的官方科研力量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领域能够发挥出中国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例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一线医疗部门的配合下很快研制出核酸快速检测系统,3月24日就通过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获准上市。
然而,在很多领域,官方科研力量只能保证中国不落后于世界,不能将研究成果产业化。在产业结构较为完善、产业规模庞大的制造业领域,中国的官方科研力量能够成为企业的助力,帮助中国产业逐渐步入世界一流,例如化工、光伏、核电等。但是,中国的大部分产业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向上走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人力的投入,不是技术突破能够解决的。
官方科研能不能够对产业形成促进,最大的阻碍就是企业面临的成本问题。如果高端技术的应用成本过高,而且市场上能够买到现成的商品,那么大部分企业不会选择与官方科研力量联手。在半导体领域,走向世界领先的研发投入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政府也承担不起。所以,虽然半导体很重要,关系到国家安全,但是中国政府也只能维持最低程度的研发投入,只能确保军用半导体不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太大。
对于美国发展较早、投入巨大的技术领域,美国企业能够一直享受技术领先带来的红利。然而,总有一些技术是新兴的,中国企业能够与美国做到并驾齐驱甚至超越,例如5g。
此时,美国政府打破市场规则对华为围追堵截的举动,是否能让美国在5g领域领先还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此前的领先技术已经无法转化为商业优势。也就是说,现在中美已经抛开市场,比拼的完全是国家实力。显然,在国家实力的比拼中,中国官方科研力量能够配合企业发挥更大的价值。
中国的研发力量十分强大,在某些方面不逊于美国,只是缺乏联合的机会。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和学术政策研究所8月7日发布《科学技术指标2020》报吿显示,2018年中国的研发经费按购买力平价已经接近美国,且差距日益缩小。此外,中国科研人员的数量也与日俱增。2018年中国有约187万名研究人员,超过美国的143万名。
市场规则下,有些研发领域的先期投入成本过高,企业界已经放弃,官方研发力量也独木难支。可以说,美国等技术发达国家借用市场规则已经在一些技术领先的领域设立了无形屏障。如今,美国为了在新技术方面跟中国一较高下,主动打破市场规则其实给了中国官方科研力量进场的机会。
因此,也许一时之间,部分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会落于下风。但是,如果中国能够把握这次机会,点亮科技树上的一些关键枝杈,摆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那么未来将没有国家能够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上限。